,tài xỉu bóng đá(www.vng.app):tài xỉu bóng đá(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tài xỉu bóng đá(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đánh bạc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tài xỉu bóng đá(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财联社2月9日讯(记者 夏淑媛) 作为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实施的首个完整年度,2022年的保险业总体偿付能力情况如何,以及各家险企是否达标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2月8日,在保险业协会官网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42家保险公司中,75家险企偿付能力持续环比下滑,24家偿付能力不达标。
事实上,2021年以来,保险公司各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一路走低。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保险业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初234%降至139.7%;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初246.7%降至212%。从风险综合评级来看,A类保险机构从2021年初的100家锐减为43家;B类公司则从2021年末72家暴增至114家;C类、D类公司则从2021年初6家增至24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分析,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实施,偿付能力监管更加深入完善,保险公司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增多,但因部分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化解,导致保险公司风险累积越来越多,大多数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都在B类以下。
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走低,不达标公司从6家增至24家
除了经营业绩,偿付能力也是检验一家险企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标。按监管规定,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大条件: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共有142家险企在保险业协会网站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包括59家寿险公司、73家财险公司、10家再保险公司。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142险企中75家(41家寿险公司、28家财险公司、6家再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双双下滑。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1年以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一路走低,尤其人身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表现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从2021年一季度末246.7%下降至212%,下滑34.7个百分点,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则从2021年一季度末234%下降至139.7%,下滑94.3个百分点。
从风险综合评级来看,进入2022年,被评为A类的险企数量相较2021年初折半减少,多数险企从A类下降为B类,而C类、D类风险机构的数量也出现明显增多。
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A类保险机构已经从2021年初的100家锐减为43家;B类公司则从2021年初72家暴增至114家;C类公司从2021年初4家增至15家;D类公司从2家增加至9家。这也意味着,有24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陈辉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自2017年9月18日启动,于2022年一季度正式实施。在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方面,《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针对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多层嵌套等问题,要求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则识别资金最终投向,基于实际投资的底层资产计量最低资本,这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所以导致A类保险机构锐减,B类及CD类不达标风险机构增多。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法研究所研究员、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王德明分析,一方面,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保险公司资产端估值下行,认可资产下降,导致可资本化的偿付能力风险评分下降;另一方面,伴随监管标准趋严,保险机构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固有风险评分更加严苛,不少公司的评级也随总体评分降低出现下滑。
据统计,在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有13家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透露,公司被评为C类或D类机构,主要受公司治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五类原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1家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未能按期披露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2022年四季度59家寿险公司41家偿付能力下滑,两家公司未披露最新风险综合评级
截止2月8日,除了14家上市公司、5家被接管公司之外,共计59家寿险公司按期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另有富德生命、君康人寿、中融人寿、昆仑健康、北大方正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上海人寿、恒大人寿9家寿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因故未能出炉。
从偿付能力指标来看,59家寿险公司中41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仅18家险企偿付能力呈现上升之势。
其中,爱心人寿、财信吉祥人寿主要受增资及综合收益变动影响,报告期内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上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得以环比两位数上涨。
从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来看,59家寿险公司中51家偿付能力达标。其中,AAA类公司2家,分别为安联人寿、恒安标准;AA类公司6家,分别为中英人寿、中美联泰、交银人寿、中宏人寿、同方全球、华泰人寿;其余41家寿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B。整体来看,外资公司偿付能力优于中资险企。
此外,另有华汇人寿、中韩人寿、渤海人寿、三峡人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6家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偿付能力不达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59家寿险公司中,弘康人寿、信泰人寿并未披露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
具体来看,6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中,合众人寿、渤海人寿、百年人寿在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透露,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主要受公司治理风险影响。
华汇人寿披露,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监管部门认为公司操作风险较大,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降为C类。
另外,三峡人寿则因偿付能力承压,公司战略、经营管理等持续受到制约。
中韩人寿主要因二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导致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较低,
虽然三季度评级结果有所提升,但据有关风险综合评级评价规则,暂维持上季度评级结果,连续两季度有所提升的,以当季评级结果为准。
目前,6家公司正在根据监管要求积极推进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持续改善公司风险管理薄弱环节。
2022年四季度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6家因公司治理风险高、战略风险大不达标
截至2月8日,除了10家上市财险公司、3家风险处置机构,以及长安责任保险延迟披露之外,共有73家财险公司如期披露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从偿付能力指标来看,除了安心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监管红线外,72家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较为充足。
从风险综合评级来看,东京海上、日本财险、三井住友、中远海运、苏黎世(中国)5家公司被评为AAA类;凯本财险、美亚财险、劳合社、三星财险、爱和谊、中原农业6家公司被评为AA类;紫金财险、锦泰财险、利宝互助、中石油专属、中航安盟、阳光农业6家公司被评为A类,其余49家被评为B类。整体来看,A类公司多数都有其经营特色。
在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中,富德财险、珠峰财险、前海财险、华安财险、渤海财险4家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安心财险、都邦财险两家为D类。
具体来看,在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中,最严重的是3个指标均未达标的安心财险,该公司已经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安心财险表示,银保监会已于2021年1月13日向公司发送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公司采取责令增资,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限制董监高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等行政监管措施。
都邦财险则透露,目前公司在改善自身经营情况的同时,已经积极推动资本金补充计划,近期增资资金已到位,待批复后公司偿付能力将有大幅提升。
渤海财险表示,公司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主要因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公司正推进增资引战和发行次级定期债工作。
据悉,2022年末,天津银保监局已批复同意渤海财险不超过2.3亿元次级定期债募集申请,债券期限为10年期,该公司预计将在一季度募集完毕,其中1.5亿元资金已于2023年1月17日到位。
华安财险也表示,目前公司正推进资本补充债项目,用于补充资本及提高偿付能力,而珠峰财险则将重点落实改进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
前海财险、富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 C类,主要受公司治理风险高、公司战略风险大影响。其中,富德财险目前董事长、总经理空缺,在最近5个会计年度中,4个会计年度净利亏损,公司保费增速波动较大。据悉,该公司已于2022年6月明确了公司临时负责人,后续将对潜在风险寻找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